必一运动劳保用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近日,一段某工地工人拿安全帽做碰撞试验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那顶给一线工人佩戴的安全帽明显是劣质产品,与另一顶红色安全帽(据称是给领导佩戴的)相撞后,像蛋壳一般碎裂了。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该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浮于表面。
令人担忧的是,不安全的安全帽在市场上并不少。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安全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所查11个省市71家企业的71批次安全帽产品,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6.90%。涉及到冲击吸收性能(高温、低温、浸水)、耐穿刺性能(低温)项目。新华社记者在视频发出后不久对电商和实体建材市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许多安全帽是“无厂商、无检验、无标识”的“三无”产品,几元一个,一按一个坑。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现在才有。早在2007年,央视就曾报道过浙江杭州市劣质安全帽伤人的案例,揭开了安全帽生产企业使用回收废旧塑料生产劣质安全帽的市场乱象。对于包括安全帽在内的劳保用品市场长期失序发展,产品质量难如人意的状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该市场准入门槛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较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2004年取消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经营,劳保用品的经营完全放开后,该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特殊门槛,留下监管空白,以至于长期存在“工业生产有人管、流通领域无人问;有证企业有人管、无证企业无人问”的局面。
不光生产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劳保用品采购使用单位对此也漠不关心,他们只看价,不论质,助长了市场低价无序竞争。我国现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和《职业病防治法》都有关于劳保用品的明文规定,但这些规定在企业中很少能够得到真正落实。由于企业采购者缺乏相关知识且其自身不用,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劳保产品质量合格与否无人过问,加上使用者个体防护意识落后,使得重价轻质成为一种常态,造成了劳保用品市场价格混乱且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的局面。
找到了原因,就可以对症施治了。一方面,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是当务之急。政府监管部门必须真正负起职责,一方面要严格劳保用品市场准入制度,遴选有资质的厂家生产劳保用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必一运动,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便于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对劣质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打击,严格监控劳保用品生产、销售诸环节,强制给劳保用品“体检”,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做好预防工作,把监管环节前移,不能等出了安全事故之后再处罚。要加强对劳保用品采购使用单位的监管,增加使用劣质劳保用品的违规成本,让老板不敢把劣质安全帽发给工人。
只有给劳保用品也戴上安全帽,对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进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和管束,让生产者不能生产,销售者不敢出售,购买者无法购买那些劣质劳保用品,最终的使用者才能用上真正保障生命安全的产品,整个劳保用品市场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