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体育一座千万吨级的选煤厂通过智能化升级让传统选煤女工变“白领”两排10多米长的弧形工位,工位上30多台电脑、10多台电话有序排开。“数字化”十足的工位前,正对着的是一块铺满整面墙壁的大屏幕,显示的正是从原煤入洗到产品装车全流程的监控画面。
沈娟娟是潘集选煤厂里的一名选煤女工。选煤是煤炭从生产到利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原煤通过重介、浮选等工艺,洗去灰分、硫分等杂质,从而成为商品煤。
作为亚洲单体最大的中央型炼焦煤选煤厂必一运动,潘集选煤厂年设计入洗能力1200万吨。沈娟娟的岗位是重介质分选工,这原本是一个很难与“白领”相关的岗位,但是工作已23年的她却正在用自身的经历表明:再也不要用“老眼光”来看待这个岗位了。
近年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在旗下厂矿深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坚持以机械化替代劳动、自动化替代岗位、可视化替代监管、信息化替代跑腿,职工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特别是在2023年9月,沈娟娟所在的选煤厂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了重介、浮选等系统的集中控制,实现了“工位”替代“岗位”。
什么是“工位”替代“岗位”?简单来说,就是日常工作从车间地来回走动巡检变成了在电脑屏幕前监测监控。
沈娟娟骄傲地告诉记者:“你看,这就是我的重介工位,旁边还有智能配仓、智能加压、智能浮选等共八大工位,3台电脑屏幕就能无死角地监控整个厂区所有生产设备的情况,鼠标一点,就可以完成重介系统内煤量、密度、液位、压力的精准操控。”
而在以前,沈娟娟要在偌大的厂房里照看弧形筛、振动筛、旋流器等机器运转情况,光是振动筛就有两套16台。
“赶上夜班,更是熬人。”沈娟娟说。夜班是生产的主力时段,一个班12个小时,整套系统、各台机器要保证安全高效运转,她就得不停地来回查看。一个班下来,两万步是少不了的。
“现在我们的工作模式已经由原先的‘四班两运转’变成‘五班三运转’。”沈娟娟拿出笔算起来,“你看,以前是4个班组分两拨轮流排白班夜班,现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班组,一个月内每班组都能少上3个班。”
省下来的时间用作什么?一方面沈娟娟和同事们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每个月能多休息12个小时。另一方面,她们可以参加由厂里组织的培训活动。
说话间,该厂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主任李勇走进来,对沈娟娟和她身边的年轻女工杨静宜说道:“下周二有场浮选系统培训班,由咱们周副厂长亲自授课,你俩到时听听去。”
类似这样的培训在厂里越来越多,沈娟娟觉得,这不仅使得她们的工作技能更加熟练,而且创新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去年,她参加了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举办的重介质分选工技能竞赛,拿下第二名的好成绩。而同事杨慧香参与改进振动筛移动式的喷水装置,获得了“五小”创新成果奖项。
劳动强度减低了,工作时间还减少了,幸福感获得感提升了,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这被称为“内涵式”服务职工群众。
据了解,“工位”替代“岗位”后,产品的质量反而更好了,外销产品灰分合格率从原先的97%~98%,提升至99.54%。
当前,数智赋能的进程还在继续。“今年,我们厂还在继续推进智能化二期建设。我手中的智能手表就是其中一项内容,现在厂里人手一件,不仅能够实现危险区域电子防护,助力解决现场人员分散、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还能监测到咱们职工的血压、心跳等数据。”沈娟娟说。
跟随沈娟娟的脚步进入生产厂房,直上三楼,来到一处介质阀门前,她指着阀门说道:“以前加介就必须用手转动阀门,一般的小姑娘根本扳不动,同事们教我用上撬棍,才勉强扳动一点,要关上阀门就又得费一番大力气。”
接着来到四楼,沈娟娟边走边介绍:“过去,防噪耳塞、护目镜这些劳保用品是我岗位上的‘亲密伙伴’,一个班下来脸很脏,鞋也很脏”。而现在,一套工装穿上几天也依然干净整洁。
下午3时,到了启车的时间,沈娟娟回到了工位前,手拖着鼠标,来回在重介、浓缩等系统界面上切换。
“赵师傅,从集控看4259没开起来,现场是什么情况?”“4188现在是什么状况,需要补介吗?”“唐师傅,2110不下煤了吗?”沈娟娟忙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