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高温中坚守的那些“”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记者朱青 汤阳)全国多地高温“烤”验下,有这样一群身着不同的人们,他们在户外挥汗如雨却依然坚守岗位,他们汗湿的,是劳动最美的样子!
在安徽阜南县老观乡河口村,合肥京东方医院医疗队的医生们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汛期中“乘风破浪”而来,就地为遭受洪灾的村民们开展义诊巡诊。在这个简陋而暖心的临时诊所中,医疗队员们顶着酷热的气温,白大褂里面汗如雨下,但却为灾区群众带来了一抹“安心白”。60多岁的医疗院长陈炳官擦了擦快要流进眼角的汗水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中午,地表温度接近40摄氏度的京台高速公路梁园收费站,车流经过时裹挟着热浪,让已经进行了一上午疏导工作的收费班长徐婧宛如置身蒸笼之中。29岁的徐婧脸颊被烈日晒得通红,汗水顺着脸庞流下脖颈,她的早已湿透。为了保障高速收费站的通行有序顺畅,徐婧和安徽交控集团运营一线的同事们每天都要在高温中的室外道口连续工作8小时。“吃饭和上厕所,就是每天最凉快的时候啦!”徐婧笑着说。
安徽六安市,18时,地面温度超过40摄氏度。六安市公安局支队一大队女子中队的辅警吴娜娜望了望终于开始下落的太阳,身上的警服已经湿透。从早晨7时30分上岗,到18时30分下班,她要在六舒路与312国道交叉口执行勤务一整天。由于天气太炎热,她每站半个小时路面,就得和同事轮换去岗亭里稍微“降降温”。吴娜娜说:“虽然长时间的户外勤务让我晒黑了,但是道路畅通、行人安全,让我觉得晒黑也值了。”
炙热的停机坪、繁忙的空港……在一架架航班平安起降的背后,被称为“飞机医生”的机务维修人员,正用他们的细心和汗水,为旅客们筑牢飞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安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停机坪上,东航安徽分公司机务维修人员张天翔正在为飞机更换刹车鼓,一个班12个小时下来,这位24岁的小伙子工作服上已结满了盐霜。“停机坪上气温很高,衣服干了又湿挺正常。看着航班平安出港,感觉辛苦但挺有意义。”他说。
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必一运动,有一群特殊的“云端行者”,为了保证搭乘索道上下山游客的安全,他们24小时待命值守,保障索道线岁的正在索道支架上测量技术参数,虽然夏日的黄山相对清凉,但由于穿着非常厚重的高空作业工作服,带着50多公斤的装备,的衣服仍然会被汗水湿透。“考验技术,也考验体力,但我能行!”擦了擦眼镜上的水汽,笑了。
在安徽蚌埠,急救中心的医生朱立文和驾驶员李帅已经在36摄氏度的气温中,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转运3趟发热病人。和他们同车的救护员张峰在又一次转运患者后出现胸闷、脱水症状,只能暂停工作去输液。
“酷热天气,穿着防护服就仿佛身上罩了个蒸笼,里面全是水。”朱立文说。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蚌埠120的院前急救人员每天连续10多个小时坚守在院前急救和疫情防控第一线。“转运完发热病人后在洗消室旁的污染区脱防护服,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是一天中最轻松舒服的时候。”朱立文说。